![]() |
品牌 | 斯诺特生物 |
用途 | 多种 |
检测方法 | UV |
外观 | 粉末状 |
别名 | 茵陈 |
CAS编号 | |
包装 | 纸板桶 |
产地/厂商 | 斯诺特生物 |
英文名称 | |
提取来源 | 茵陈 |
包装规格 | 10.1 20.1 可定制 |
纯度 | 10:1% |
主要成分 | 茵陈 |
执行质量标准 |
茵陈,中药名。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za Waldst.et Kit.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.的干燥地上部分。春季幼苗高6~250px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,除去杂质和老茎,晒干。
《中国药典》:茵陈
【药材名称】茵陈
【拼音】Yīn Chén
【英文名】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
【别名】绵茵陈、茵陈蒿、白蒿、绒蒿、猴子毛
【来源】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. et Kit. 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.的干燥地上部分。春季幼苗高 6~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,除去杂质及老茎,晒干。春季采收的习称“绵茵陈”,秋季采割的称“茵陈蒿”。
【性状】绵茵陈:多卷曲成团状,灰白色或灰绿色,全体密被白色茸毛,绵软如绒。茎细小,长1。5~2。5cm,直径0。1~0。2cm,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;质脆,易折断。叶具柄;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,叶片长1~3cm,宽约1cm;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、条形,先端尖锐。气清香,味微苦。
茵陈蒿:茎呈圆柱形,多分枝,长30~100cm,直径2~8mm;表面淡紫色或紫色,有纵条纹,被短柔毛;体轻,质脆,断面类白色。叶密集,或多脱落;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,裂片条形或细条形,两面密被白色柔毛;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,基部抱茎,裂片细丝状;头状花序卵形,多数集成圆锥状,长1。2~1。5mm,直径1~1。2mm,有短梗;总苞片3~4层,卵形,苞片3裂;外层雌花6~10个,可多达15个,内层两性花2~10个。瘦果长圆形,黄棕色。气芳香,味微苦。
【性味】苦、辛,微寒。
【摘录】《中国药典》
【茵陈提取物--产品名称】:茵陈提取物
【茵陈提取物--英文名】:Capillary Wormwood Herb
【茵陈提取物--别名】:牛至、耗子爪、田耐里、因尘、马先、绵茵陈、绒蒿、细叶青蒿、安吕草、 芦蒿、白蒿、松毛艾
【茵陈提取物--来源】: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
【茵陈提取物--产品规格】:10:1 20:1 30:1可定做
【茵陈提取物--产品检测】:UV
【茵陈提取物--产品颜色】:棕色粉末
【茵陈提取物--来源】: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.的幼苗。
采制:春季幼苗高6~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,除去杂质及老茎,晒干。春季采收的习称"绵茵陈",秋季采割的称"茵陈蒿"。
【茵陈提取物--性味归经】:苦、辛,微寒。归脾、胃、肝、胆经。
【茵陈提取物--地理分布】:产山东,四川,江苏,浙江,安徽,江西,福建,台湾,湖北,湖南,广东,贵州,河南,云南,陕西,甘肃,新疆及西藏;
全 国各地均有分布。主产于山东、陕西、山西等省。商品通称绵茵陈。其他种省、区产者,多自产自销。国外分布于日本、朝 鲜、蒙古等国家。
【茵陈提取物--产品包装】:铝箔袋1kg/袋,25kg/桶或根据客户要求
【茵陈提取物--保存方法】:阴凉干燥、避光、避高温
【茵陈提取物--保质期】:24个月